1995年,一部反映澳门本土文化的电影《大辫子的诱惑》问世。影片的问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,并使得人们更为关注这个即将回归的、充满了神秘感的澳门。

澳门依山而建的街区
1863年,澳葡政府为拓市区重新进行了规划,在雀仔园一地大兴土木,成为了雀仔园坊。后又将雀仔园坊东北向的城墙拆去,使其与蕉园围坊连接,澳葡政府第一次完成了坊区开辟。因有不少华人在此附近的水坑尾、南湾的葡人工作,越来越多的华人迁至此地,从而使雀仔园成为了一个平民坊区。
1886年中,雀仔园福德祠建成。此后每逢农历二月初二(土地神诞日),福德祠都会举行神功戏和抢炮活动贺诞,那一天,德福祠内总是人山人海,热闹非凡。

雀仔园福德祠内土地诞活动
1939年,澳葡政府将雀仔园的老墟市拆除,重新修建了一座西式单层菜市场,并命名为“雀仔园街市”。

雀仔园街市
因雀仔园是澳葡政府开辟的第一个坊区,也是当时全澳门最笔直整齐的街区,且便于管理,此后相关部门均以此为范本来规划街道。
一个多世纪来,岁月虽在不断变迁,雀仔园坊却是“容颜未变”,除了白志高街已然消失之外,其余的街道均存于世。沿着罗宪新街拾级而上,走过长长的72级台阶,纵横交错的街道整洁干净,狭窄而紧凑,看不到任何拥堵,一切都是那么的井然有序。或许正是因为如此,这个弹丸之地方能创造出一个连续53年主办格兰披治大赛车的神话。
值得一提的是,雀仔园坊还出了个特区行政长官——崔世安。马大臣街21号,便是崔世安出生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