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如果将时间的镜头稍微往前推一些,承德,这个名闻天下的避暑山庄曾经是“东北第四省”热河的省会。镜头继续拉长,更早的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,历经沧海桑田,才变成今天的模样——山水相连,风景秀丽。

环绕承德市区的山峦属丹霞地貌,奇峰异石、自然天成,其中最有特色的当属棒槌山。棒槌山位于承德市双桥区磬锤峰国家森林公园内的山上,据传康熙皇帝以该峰状似磬锤,赐名为“磬锤峰”,当地人更习惯叫它“棒槌山”。棒槌山孤立于平缓的山峦之上,上粗下细,仿佛一柱擎天,近看相当壮观。

景区总体山势平缓,沿途山林叠彩,错落斑斓,非常适合徒步游览。不用登顶,遇到天气晴好的时候,回望山下,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主寺庙群便可尽收眼底。

近看磬锤峰有种顶天立地的感觉。它38米高,孤零零的树在峰顶,近旁竟没有一块相似的岩体陪伴。沉积岩层中夹杂着砾石,随着时间的流逝,这大自然的鬼斧会逐渐消逝岩石外表,百万年后,这里的景观应该也就不复存在了。

关于棒槌山,还有一个并不算科学的说法。在当地人心中,它更像采天地之精华的阳具,那些不会生育的妇女踩着虔诚的步履(虽有缆车也不能坐),就为了到峰顶摸一摸它,感觉一下它的阳刚气息,以生儿育女。

站在山顶俯瞰,承德美景尽收眼底——马路蜿蜒伸展,"离宫"山水占据大部分面积,浓郁苍翠,波光潋滟。外八庙招览着善男信女,香火缭绕。

晚霞中,棒槌山和不远处的“蛤蟆石”被夕阳裁成一幅美丽的剪影画,讲述着那个"棒槌山倒,蛤蟆石跑“的民间故事。相传古时,大禹在这里治水时发现,白天把水排出去,晚上就有蛤蟆精鼓起肚囊把水吸回来。聪明的大禹用洗衣棒槌把蛤蟆精赶跑,并将棒槌立在这里成了棒槌山。蛤蟆精见状再不敢动,变成了蛤蟆石。

传说为棒槌山增加了许多神秘色彩,故事演绎成山峰奇石究竟是什么模样,让人忍不住亲身前往,探究一番。